時光歲月 | 第十一日 | 第二週 星期五 | 等錯方向
在耶穌時代猶太人的文化中 ,他們相信患病與犯罪有關。 他們將身體的健康與靈魂的健康掛鉤。 耶穌在福音中治癒的病人,往往不單止得到肉身的治癒。 看來,治癒身體的疾病本身並不是重點。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 (若 5:6) 耶穌問病人這個問題,看來非常古怪。 哪有人病了,不想痊癒的呢? 那是當然了吧!但若換個方式問你,你的答案會一樣嗎?
你願意悔改嗎? 你願意跟天主修和嗎? 你願意不再犯罪,離開天主嗎? 你願意愛人如己嗎?

福音中另一位有「等待」經驗的人物是一位癱子,他與匝凱不同,在遇見耶穌之前他曾苦等了三十八年,但可惜等錯了方向。我們先聽一聽若望的敘述。

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,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,周圍有五個走廊。在這些走廊內,躺着許多患病的,瞎眼的,瘸腿的,痳痺的,都在等候水動,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,攪動池水;水動後,第一個下去的,無論他患什麼病,必會痊癒。在那裏有一個人,患病已三十八年。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,知道他已病了多時, 就向他說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那人回答說:「主,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,把我放到水池中;我正到的時候,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。」耶穌向他說:「起來,拿起你的牀,行走吧!」那人便立刻痊癒了,拿起自己的牀,行走起來;那一天正是安息日。(若5:1-9)

三十八年!三十八年癱臥牀上,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,三十八年積壓着的失望、苦惱、孤獨、無奈,實在令人想起也覺得可怕!這個就是耶穌在貝特匝達池邊遇到的癱子的悲慘命運。日復一日地,三十八年, 一千四百多個日子,他每天一早像一個爛包裹一樣被人抬到池邊,晚上又被收回去。「活着」,為他就等於「還沒有死去」。他天天呆望水池,太陽之下無新事,他已不再希冀什麼,只這樣無奈地消磨時間,耗盡餘生。

這個水池就在耶路撒冷聖殿附近。周圍有五個走廊,本來這地方很漂亮,建築得宏偉而有氣勢,不過現在就像個大病房,又髒又混亂。因為傳說有天使會按時從天下降,下到水池攪動池水,水動後第一個下池的,無論患什麼病都可以痊癒。這雖然只是個傳說,卻已經轟動全城。凡有奇蹟發生的地方,都會成為病人蜂擁而至的焦點,這裏就有各式各樣的病人,男女老幼,各種奇難雜症的病患者,都雲集在這裏等待水動。雖然大家都有病,但卻不會相憐相助,更沒有什麼友誼共融可言。每人帶着自己的病苦,關閉在自己的孤獨中,他們的交談只是互吐苦水,怨天尤人,更甚的是他們彼此憎恨,彼此敵對。因為第一個下水者只有一個,所以在池邊的每一個病人,都視其他人為競爭對手;每一個常來者都發展出一套霸道,佔據有利地盤;每一個新來者都被排斥,被視為威脅,因為分薄了各人治癒的可能性。這種氣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為人間地獄,接近聖殿也無濟於事。

耶穌經過這裏,看到這可悲的情景,尤其注意到那個癱子呆滯淒涼的眼光,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時,就上前問他說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耶穌這問題驟看似乎問得多餘,若不是想痊癒,有人會甘心在這裏躺三十八年嗎?但細想之下,便覺得這一問有如當頭棒喝。那癱子初來時確實是滿懷希望,很想痊癒,把這池水視為他的救恩,但隨着時間的過去,一日又一日,一年又一年,他的希望已變得比他的肉體更僵更癱,他的心也麻木了,他的等待已變成了無奈,無聊,無意義的習慣。他仍每天來這裏,只是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去,他的世界已縮小到只有這個水池和在池邊勾心鬥角的這一羣病人。雖然這裏熙來攘往,但他卻異常的孤單,沒有朋友,沒有同情者,沒有人能在適當的時刻肯推他一把。對耶穌的發問,他覺得很難回答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當然。但他知道只靠自己願意,根本不夠,也要別人願意慷慨相助,推他一把。他遂坦白地對耶穌說:「主!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,把我放入水池中;我正到的時候,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。」

他說無人幫助他,卻不知道,天主正在向他伸出援手。這癱子只顧依賴池水,只顧期待他人的援助,卻不知道天主的救恩近在咫尺,就在他面前。他等錯了方向,等錯了對象。

耶穌對他說:「起來,拿起你的牀,行走吧!」耶穌要一個躺了一輩子的人,作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並要他立即作,要他起來,行走,連牀也搬走,永不回頭地離開這裏!那怕當天是不宜行走,不宜背牀的安息日?只要恩寵到,為洗心革面,為皈依重生,天天是好日,時時是良辰。

請眾同禱

全能的天主,求你使你的子民保持警醒,以期待你唯一聖子的來臨;正如我們的救主曾教導我們的:要點上燈,保持醒寤,準備前去迎接他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福音中另一位有「等待」經驗的人物是一位癱子,他與匝凱不同,在遇見耶穌之前他曾苦等了三十八年,但可惜等錯了方向。我們先聽一聽若望的敘述。

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,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,周圍有五個走廊。在這些走廊內,躺着許多患病的,瞎眼的,瘸腿的,痳痺的,都在等候水動,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,攪動池水;水動後,第一個下去的,無論他患什麼病,必會痊癒。在那裏有一個人,患病已三十八年。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,知道他已病了多時, 就向他說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那人回答說:「主,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,把我放到水池中;我正到的時候,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。」耶穌向他說:「起來,拿起你的牀,行走吧!」那人便立刻痊癒了,拿起自己的牀,行走起來;那一天正是安息日。(若5:1-9)

三十八年!三十八年癱臥牀上,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,三十八年積壓着的失望、苦惱、孤獨、無奈,實在令人想起也覺得可怕!這個就是耶穌在貝特匝達池邊遇到的癱子的悲慘命運。日復一日地,三十八年, 一千四百多個日子,他每天一早像一個爛包裹一樣被人抬到池邊,晚上又被收回去。「活着」,為他就等於「還沒有死去」。他天天呆望水池,太陽之下無新事,他已不再希冀什麼,只這樣無奈地消磨時間,耗盡餘生。

這個水池就在耶路撒冷聖殿附近。周圍有五個走廊,本來這地方很漂亮,建築得宏偉而有氣勢,不過現在就像個大病房,又髒又混亂。因為傳說有天使會按時從天下降,下到水池攪動池水,水動後第一個下池的,無論患什麼病都可以痊癒。這雖然只是個傳說,卻已經轟動全城。凡有奇蹟發生的地方,都會成為病人蜂擁而至的焦點,這裏就有各式各樣的病人,男女老幼,各種奇難雜症的病患者,都雲集在這裏等待水動。雖然大家都有病,但卻不會相憐相助,更沒有什麼友誼共融可言。每人帶着自己的病苦,關閉在自己的孤獨中,他們的交談只是互吐苦水,怨天尤人,更甚的是他們彼此憎恨,彼此敵對。因為第一個下水者只有一個,所以在池邊的每一個病人,都視其他人為競爭對手;每一個常來者都發展出一套霸道,佔據有利地盤;每一個新來者都被排斥,被視為威脅,因為分薄了各人治癒的可能性。這種氣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為人間地獄,接近聖殿也無濟於事。

耶穌經過這裏,看到這可悲的情景,尤其注意到那個癱子呆滯淒涼的眼光,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時,就上前問他說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耶穌這問題驟看似乎問得多餘,若不是想痊癒,有人會甘心在這裏躺三十八年嗎?但細想之下,便覺得這一問有如當頭棒喝。那癱子初來時確實是滿懷希望,很想痊癒,把這池水視為他的救恩,但隨着時間的過去,一日又一日,一年又一年,他的希望已變得比他的肉體更僵更癱,他的心也麻木了,他的等待已變成了無奈,無聊,無意義的習慣。他仍每天來這裏,只是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去,他的世界已縮小到只有這個水池和在池邊勾心鬥角的這一羣病人。雖然這裏熙來攘往,但他卻異常的孤單,沒有朋友,沒有同情者,沒有人能在適當的時刻肯推他一把。對耶穌的發問,他覺得很難回答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當然。但他知道只靠自己願意,根本不夠,也要別人願意慷慨相助,推他一把。他遂坦白地對耶穌說:「主!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,把我放入水池中;我正到的時候,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。」

他說無人幫助他,卻不知道,天主正在向他伸出援手。這癱子只顧依賴池水,只顧期待他人的援助,卻不知道天主的救恩近在咫尺,就在他面前。他等錯了方向,等錯了對象。

耶穌對他說:「起來,拿起你的牀,行走吧!」耶穌要一個躺了一輩子的人,作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並要他立即作,要他起來,行走,連牀也搬走,永不回頭地離開這裏!那怕當天是不宜行走,不宜背牀的安息日?只要恩寵到,為洗心革面,為皈依重生,天天是好日,時時是良辰。

請眾同禱

全能的天主,求你使你的子民保持警醒,以期待你唯一聖子的來臨;正如我們的救主曾教導我們的:要點上燈,保持醒寤,準備前去迎接他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
福音中另一位有「等待」经验的人物是一位瘫子,他与匝凯不同,在遇见耶稣之前他曾苦等了三十八年,但可惜等错了方向。我们先听一听若望的叙述。

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,希伯来语叫作贝特匝达,周围有五个走廊。在这些走廊内,躺着许多患病的,瞎眼的,瘸腿的,痳痹的,都在等候水动,因为有天使按时下到水池中,搅动池水;水动后,第一个下去的,无论他患什么病,必会痊愈。在那里有一个人,患病已三十八年。耶稣看见这人躺在那里,知道他已病了多时, 就向他说:「你愿意痊愈吗?」那人回答说:「主,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,把我放到水池中;我正到的时候,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。」耶稣向他说:「起来,拿起你的床, 行走吧!」那人便立刻痊愈了,拿起自己的床,行走起来;那一天正是安息日。 (若5:1-9)

三十八年!三十八年瘫卧床上,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,三十八年积压着的失望、苦恼、孤独、无奈,实在令人想起也觉得可怕!这个就是耶稣在贝特匝达池边遇到的瘫子的悲惨命运。日复一日地,三十八年, 一千四百多个日子,他每天一早像一个烂包裹一样被人抬到池边,晚上又被收回去。 「活着」,为他就等于「还没有死去」。他天天呆望水池,太阳之下无新事,他已不再期许什么,只这样无奈地消磨时间,耗尽余生。

这个水池就在耶路撒冷圣殿附近。周围有五个走廊,本来这地方很漂亮,建筑得宏伟而有气势,不过现在就像个大病房,又脏又混乱。因为传说有天使会按时从天下降,下到水池搅动池水,水动后第一个下池的,无论患什么病都可以痊愈。这虽然只是个传说,却已经轰动全城。凡有奇迹发生的地方,都会成为病人蜂拥而至的焦点,这里就有各式各样的病人,男女老幼,各种奇难杂症的病患者,都云集在这里等待水动。虽然大家都有病,但却不会相怜相助,更没有什么友谊共融可言。每人带着自己的病苦,关闭在自己的孤独中,他们的交谈只是互吐苦水,怨天尤人,更甚的是他们彼此憎恨,彼此敌对。因为第一个下水者只有一个,所以在池边的每一个病人,都视其他人为竞争对手;每一个常来者都发展出一套霸道,占据有利地盘;每一个新来者都被排斥,被视为威胁,因为分薄了各人治愈的可能性。这种气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为人间地狱,即便接近圣殿也无济于事。

耶稣经过这里,看到这可悲的情景,尤其注意到那个瘫子呆滞凄凉的眼光,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时,就上前问他说:「你愿意痊愈吗?」耶稣这问题骤看似乎问得多余,若不是想痊愈,有人会甘心在这里躺三十八年吗?但细想之下,便觉得这一问有如当头棒喝。那瘫子初来时确实是满怀希望,很想痊愈,把这池水视为他的救恩,但随着时间的过去,一日又一日,一年又一年,他的希望已变得比他的肉体更僵更瘫,他的心也麻木了,他的等待已变成了无奈,无聊,无意义的习惯。他仍每天来这里,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去,他的世界已缩小到只有这个水池和在池边勾心斗角的这一群病人。虽然这里熙来攘往,但他却异常的孤单,没有朋友,没有同情者,没有人能在适当的时刻肯推他一把。对耶稣的发问,他觉得很难回答:「你愿意痊愈吗?」当然。但他知道只靠自己愿意,根本不够,也要别人愿意慷慨相助,推他一把。他遂坦白地对耶稣说:「主!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,把我放入水池中;我正到的时候,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。」

他说无人帮助他,却不知道,天主正在向他伸出援手。这瘫子只顾依赖池水,只顾期待他人的援助,却不知道天主的救恩近在咫尺,就在他面前。他等错了方向,等错了对象。

耶稣对他说:「起来,拿起你的床,行走吧!」耶稣要一个躺了一辈子的人,作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,并要他立即作,要他起来,行走,连床也搬走,永不回头地离开这里!那怕当天是不宜行走,不宜背床的安息日?只要恩宠到,为洗心革面,为皈依重生,天天是好日,时时是良辰。

请众同祷

全能的天主,求你使你的子民保持警醒,以期待你唯一圣子的来临;正如我们的救主曾教导我们的:要点上灯,保持醒寤,准备前去迎接他。因你的圣子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,他和你及圣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亚孟。

捐獻連結: (加幣)  (港幣)

如這反省內容對您有幫助,而您未報名接收每天發出的電郵,邀請您按此報名。如您有臉書帳戶並希望在那裡與人分享,邀請您加入這 臉書群組

誠意邀請大家留言分享這天避靜內容帶給你的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