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臨期第一週「醒寤」
第三日 (12月2日)

祈禱中依偎著耶穌 (程明聰神父)

分享內容提供粵語錄音、影片(按CC顯示字幕),和文字三種格式,內容相同,可按需要選擇。

第二個關於「醒悟」的反省,之前在第一段講到,當我們在黑暗之中,很多時候我們會看著自己,而往下沉,注視自己此刻的失敗、過去的不是和將來的不知道。所以我們的信仰,是不能靠自己的。我們要醒寤,其實是要容許天主啟示給我們。所謂:哀傷是往後看的,恐懼是往前看的,自責和妄自菲薄是往下看的,但是,信仰和信德是往上看的。

上一次,我們提到,在黑暗中天主仍然是光,這光是來自上面的,所以今天第二個要反省的事:我要醒寤,我要盯著耶穌,我要讓耶穌的真理啟示給我,我必須要向祂祈求,去領受和爭取這啟示。

在今年的疫症底下,有很多封鎖的情形。無論是復活節,或是不久將來的聖誕節,教堂常常有很多節目希望凝聚人。這些大聚會,或是我們每年有機會參與的避靜、朝聖,這些可以讓我們看到很多人的信仰,一起成長的機會,都沒有了。那麼對於信仰,我們就會想,那怎麼辦呢?回望過去,我們找尋天主的聲音,往往是在一些大的機會——大型聚會或一些很感動的經歷中。但原來大部分我們最重要的、與主相遇的經驗,其實不是靠這些像放煙火似的、一年只做幾次、一生人不會經歷太多次的很燦爛、震撼我們的機會。原來更重要的,是日復一日的尋找,並依偎在天主的懷中!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說的是:醒寤,是我們要嚮往天主,鞭策自己,甚至是強迫自己每天選擇、刻意地選擇依靠在耶穌的心裏。

透過若望的描述,我們看到耶穌的肖像。《若望福音》這樣描繪耶穌事工的開首和結尾:「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,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,身為天主的,他給我們詳述了。」(若望福音1:18)在翻譯裏很難解釋希臘原文裏的動詞,那動詞是:祂「常常」都在父的懷中。福音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,不管耶穌降世在我們當中,不管祂做任何事情,由於祂是天主、是無處不在的,祂同時也是永遠地靠在父親的懷裡。直至祂的事工快要完成時,在最後晚餐,有另外一個圖像:「他門徒中有一個是耶穌所愛的,他那時斜依在耶穌的懷裡。」(若望福音13:23)這個就是若望。若望原本是一個相當粗魯的人,未必是個充滿愛德的人。他與他的兄長雅各伯,被稱為雷霆之子,因為他們喜歡動輒要求耶穌降雷電懲罰人,是相當火爆的人。但是,自從他在最後晚餐依偎在耶穌的懷中,領受了特別的恩寵,他比其他人能更敏銳地看到天主,看到眼見的事物背後所隱藏的奧秘。所以,我們在這將臨期,如果要在黑暗、混沌和不安中,醒寤到天主其實是光,祂是在照耀、在引導,祂每一天有說話要啟示給我;我們要學習若望的榜樣。特別是今年,在疫症的封鎖下,我們更加要學習。

天主教其實有很多習俗和敬禮,是能造就這件事的。大家可能有機會或者有習慣守聖時、探望聖體庵或明供聖體。今年可能困難一點,但也不是絕對沒有機會的,有很多地方仍然盡力安排。若你身處在仍然可以去聖堂的教區,爭取這些機會。如果可以每天去的,每天去;只可以每星期去一次的,每星期去一次;如果只可以每個月去一次的,就每個月去一次。有些人說,網上也有明供聖體;網上的感覺會欠一點點,也比沒有好,因為網上始終不及親臨那麼親切和真實。但假如不能親臨,在網上依偎著耶穌、望著祂也好。在聖體內是真實的主耶穌,天主的聖體、聖血、靈魂及天主性,整個耶穌光榮的臨在,看上去只是一個麵餅,但實在是天主本人!這很難解釋,不是理論上可以解釋的,而要親身經歷。

我看過很多,以前是缺乏信仰的人,包括我自己在內,有很多不安、掙扎、對教理的不了解。不知何解,在聖體前坐著坐著,看看耶穌,有些不可思議的東西就在內心發生。當望著祂的時候,突然間想:慢著!如果祂所說的是真的,那會如何呢?再日復一日地這樣做的時候,你會突然間發覺:且慢,真是沒有原因這可以不是真的!那如果的確是真實的,一切都要改變了,一切都要改變過來了!如果是真的話,我要絕對信任祂,因為祂為我做了這麼多事情!而這不是用理論可以解釋的,是要依偎在耶穌懷中去體會,所以你要堅持這種祈禱。

當然我們也可以跟隨教會的各種敬禮,例如念玫瑰經、慈悲串經或者閱讀聖經,這都是好的。但我們要記得,這些都是工具。有時我們念玫瑰經,祈禱,甚至是讀聖經,都可能是為做而做,要小心這種心態。變成我們不是看著、依偎著耶穌,去咀嚼天主在當中可能會說、會顯露的東西;而是開始念玫瑰經就想著唸完,唸完就起來離去,只不過是機械式地講了一堆字而已。讀聖經也是,有時我說今天要讀完一章;當讀完那一章,沒事就走了。好像只是在尋找一些我想找的東西,而不是投入到聖言中,給祂空間,讓祂跟我們說話。更好的是讀兩句,停一停,想一想,等一等;讀兩句,停一停,等一等,想一想。就是說,我們要花時間去咀嚼。玫瑰經同樣,當中是在講福音、耶穌與聖母的事蹟,當中的故事和奧秘,與今天的我們可能息息相關的。但是,如果我們囫圇吞棗的念完,那就沒有了。

所以我們要有若望一般的擔待,這份等待,不是說要去取得或得到一些東西,而是純粹悅樂於、擔待於天主的臨在前,將那段時間送給祂:天主,祢想做什麼?請祢做吧!要治療的,我相信祢在治療中;祢要回應什麼事情的,我相信祢會用祢的方法讓我知道;祢要指示我的,我相信祢在這祈禱時間,或者今天餘下的時間,祢會透過其他人、事,物透露給我。將我的心無條件地打開吧,天主,祢願意怎樣就怎樣,總之,祢有什麼吩咐,我自然會答應!這是第一個,也是最重要的祈禱。祈求祂的啟示成為我們首要的渴求,而能對天主說:不管祢想怎樣,我願意奉行祢的旨意!

第二,我們要知道,我們祈禱其實是在戰爭中,所以我們要邀請天主來到我們的祈禱當中,歡迎祂、邀請祂戰勝我們的罪根、邀請祂在我們生命裏成就祂的教導。所以常常要把我們實際在做的事情帶入祈禱;譬如我們在對罪惡掙扎,帶入祈禱中;我們在面對困難,或者人和事,帶入祈禱中:天主!這是我要處理的,有我的弱點、有周遭的人對我的壓力和攻擊、還有環境上困難的地方。天主!我要承認、我要讚頌祢,我邀請祢在我今天實際上要面對的東西中得勝!

《編年紀(下)》第二十章,記載猶大國一個比較好的皇帝約沙法特(Joshafat),當時被三個鄰國聯盟圍攻。他馬上祈禱,也邀請全國的人祈禱、齋戒、相聚,去渴求天主。天主遂召喚了一位平教友,起來說了一段先知話,對他們說:「不要怕!你們出去迎敵吧!我會在你們前面。」約沙法特王遂做了以下這件事「次日,他們一早就起來,開往特科亞曠野;在出發時,約沙法特立起來說:『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,請聽我的話;你們信賴上主你們的天主,必保生命;相信他的先知,必定勝利。』他與百姓商定之後,便派歌詠人員讚頌上主,身穿聖潔服裝,走在軍隊前面,歌頌說:『你們應讚頌上主,因為他的慈愛永遠常存!』他們正歌頌讚美時,上主派出伏兵,襲擊了那些來攻擊猶大的阿孟人、摩阿布人和色依爾山地的居民;他們便被擊敗了。」(編年紀下20:20-23)

祈禱中我們是在打仗!當我們依偎在祂懷中的時候,我們邀請祂的國度進來。今天,今天我要為祢而奔跑。我要改變,不是倚靠我的力量,因為我的力量是什麼?是黑暗的!祢才是光明的。

在這兒看到,很奇怪,他們打仗,不是靠精銳的步兵,不是派敢死隊做先鋒,他派什麼在前面?歌詠團。歌詠團只是拿著樂器,必死無疑吧!可是不然,他們讚頌天主。在靈性上的解釋是,特別是一天的開始,每件事的開始,我們首先要讚頌天主。依偎祂,然後讚頌祂,向祂承認:祢在我們中間。而事實上,當我們用言語,甚至揚聲說出天主的美善,相信和說出我們對祂的信德的時候,祂就已經在改變我們的方向,改變了我們的目光,改變我們所注目的、所信靠的、接下來會做的。

所以,天主,求祢安排,求祢給我們信德去選擇,選擇讚頌祢,選擇呼喚祢,選擇依偎祢;不是用我們的眼睛,是用我們的信德,讓我們每天看到祢在我們前面。求祢戰勝我們的罪,開啟前面的路,讓我們知道,祢在一切事上,不管順境或看似逆境當中,祢自有安排,祢自有祢的領導。感謝天主!

誠意邀請大家留言分享這天避靜內容帶給你的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