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聖誕節,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
有一首年代古遠的聖誕讚美詩,出自四世紀的敘利亞神學家及詩人Ephrem,詩詞清簡、平白、美妙:
今天天主子誕生在白冷
萬物齊來歡欣獻禮
高天獻上一顆星星
大地一個山洞
天使漂亮的歌聲
東方賢士帶來禮品
牧童獻上他們的驚訝
我們人類獻上什麼呢
我們獻上一位純潔的母親
聖誕節送禮物,收禮物,交換禮物,表示喜慶,表示普天同樂,是一個美好的傳統,但很多時被商業化、物質化、俗化、儀式化、習慣化,淘空了核心。
送禮表心意,示愛,示關懷,表達喜樂,本身是高尚的,意義深長的,禮物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,感情的聯繫,心靈的溝通。
天主給人類送了一個大禮――祂的聖子耶穌,我們如何還禮、感恩?除了獻上上述歌曲中所提示的,人類中最聖潔,最純真,最美的一位――瑪利亞――之外,還有什麼可送上,以表達心意?
禮物並非一定是「物」,詩歌中的牧童送上的是他們的驚訝。
聖誕節的另一普遍傳統是搭建馬槽。這傳統源自十三世紀聖方濟,搭建馬槽成了基督徒慶祝聖誕節的一個溫馨活動。在歐洲不少傳統的馬槽布置中,除了基本人物:耶穌聖嬰、瑪利亞、若瑟、牧童、賢士之外,很多時會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人物:年紀不大,衣着普通,兩手空空,或單獨站在馬槽前,或混在牧童中,或目瞪口呆,凝視聖嬰,或高舉雙手,作歡欣狀。我們不知道他從何而來,他是誰、他的職業,也不知道他「送上」什麼,他只是在欣賞,在參與,只讓自己被觸動,被捲入,只是驚訝無言,喜極忘形。這個人物有個名字,叫「驚歎者」。
聯想起一個小故事:據說耶穌誕生時,天使給牧童報喜,並邀請他們前往白冷朝拜這位降生成人的救世主,牧童們被告知後萬分喜樂,各自找出一些禮物,一些自製的產品,甚或一隻小羊,興高采烈地出發,到白冷朝拜聖嬰。只有一位小牧童,瑟縮在一角,不想同行,因為他十分貧窮,在家裏到處找卻拿不出什麼像樣的禮物,不好意思空手前去,就不如不去。最後在其他牧童的熱心慫恿之下,他羞澀地跟着大隊前往。到了耶穌誕生的地方時,大家都高興、感動,一一送上自己帶來的禮物,只有這位貧窮的小牧童,尷尬羞澀地站在一旁。瑪利亞和若瑟忙於接受禮物,應接不暇,瑪利亞看見那位小牧童,就對他說:「請來幫我抱一會聖嬰。」小牧童受寵若驚,他空空的雙手抱住天地的主宰,他無物可「送」,卻白白地「接」。他的窮,他的空,他的一無是處,一無所有,卻吸引了瑪利亞的青睞,及天主的特寵。
今天是聖誕節,衷心祝願大家得享主的喜樂及平安。願我們送給耶穌的禮物中不缺少那份他喜愛的驚訝、讚歎。願我們的貧乏、空虛也能中悅於他。
請眾同禱
全能的天主,你的聖言降生成人,使我們沐浴在他的新光之中;求你使這照耀我們內心的信仰,反映於我們的言行和生活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今天是聖誕節,祝大家聖誕快樂平安
有一首年代古遠的聖誕讚美詩,出自四世紀的敘利亞神學家及詩人Ephrem,詩詞清簡、平白、美妙:
今天天主子誕生在白冷
萬物齊來歡欣獻禮
高天獻上一顆星星
大地一個山洞
天使漂亮的歌聲
東方賢士帶來禮品
牧童獻上他們的驚訝
我們人類獻上什麼呢
我們獻上一位純潔的母親
聖誕節送禮物,收禮物,交換禮物,表示喜慶,表示普天同樂,是一個美好的傳統,但很多時被商業化、物質化、俗化、儀式化、習慣化,淘空了核心。
送禮表心意,示愛,示關懷,表達喜樂,本身是高尚的,意義深長的,禮物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,感情的聯繫,心靈的溝通。
天主給人類送了一個大禮――祂的聖子耶穌,我們如何還禮、感恩?除了獻上上述歌曲中所提示的,人類中最聖潔,最純真,最美的一位――瑪利亞――之外,還有什麼可送上,以表達心意?
禮物並非一定是「物」,詩歌中的牧童送上的是他們的驚訝。
聖誕節的另一普遍傳統是搭建馬槽。這傳統源自十三世紀聖方濟,搭建馬槽成了基督徒慶祝聖誕節的一個溫馨活動。在歐洲不少傳統的馬槽布置中,除了基本人物:耶穌聖嬰、瑪利亞、若瑟、牧童、賢士之外,很多時會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人物:年紀不大,衣着普通,兩手空空,或單獨站在馬槽前,或混在牧童中,或目瞪口呆,凝視聖嬰,或高舉雙手,作歡欣狀。我們不知道他從何而來,他是誰、他的職業,也不知道他「送上」什麼,他只是在欣賞,在參與,只讓自己被觸動,被捲入,只是驚訝無言,喜極忘形。這個人物有個名字,叫「驚歎者」。
聯想起一個小故事:據說耶穌誕生時,天使給牧童報喜,並邀請他們前往白冷朝拜這位降生成人的救世主,牧童們被告知後萬分喜樂,各自找出一些禮物,一些自製的產品,甚或一隻小羊,興高采烈地出發,到白冷朝拜聖嬰。只有一位小牧童,瑟縮在一角,不想同行,因為他十分貧窮,在家裏到處找卻拿不出什麼像樣的禮物,不好意思空手前去,就不如不去。最後在其他牧童的熱心慫恿之下,他羞澀地跟着大隊前往。到了耶穌誕生的地方時,大家都高興、感動,一一送上自己帶來的禮物,只有這位貧窮的小牧童,尷尬羞澀地站在一旁。瑪利亞和若瑟忙於接受禮物,應接不暇,瑪利亞看見那位小牧童,就對他說:「請來幫我抱一會聖嬰。」小牧童受寵若驚,他空空的雙手抱住天地的主宰,他無物可「送」,卻白白地「接」。他的窮,他的空,他的一無是處,一無所有,卻吸引了瑪利亞的青睞,及天主的特寵。
今天是聖誕節,衷心祝願大家得享主的喜樂及平安。願我們送給耶穌的禮物中不缺少那份他喜愛的驚訝、讚歎。願我們的貧乏、空虛也能中悅於他。
請眾同禱
全能的天主,你的聖言降生成人,使我們沐浴在他的新光之中;求你使這照耀我們內心的信仰,反映於我們的言行和生活。因你的聖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他和你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亞孟。
今天是圣诞节,祝大家圣诞快乐平安
有一首年代古远的圣诞赞美诗,出自四世纪的叙利亚神学家及诗人Ephrem,诗词清简、平白、美妙:
今天天主子诞生在白冷
万物齐来欢欣献礼
高天献上一颗星星
大地一个山洞
天使漂亮的歌声
东方贤士带来礼品
牧童献上他们的惊讶
我们人类献上什么呢
我们献上一位纯洁的母亲
圣诞节送礼物,收礼物,交换礼物,表示喜庆,表示普天同乐,是一个美好的传统,但很多时被商业化、物质化、俗化、仪式化、习惯化,淘空了核心。
送礼表心意,示爱,示关怀,表达喜乐,本身是高尚的,意义深长的,礼物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,感情的联系,心灵的沟通。
天主给人类送了一个大礼――祂的圣子耶稣,我们如何还礼、感恩?除了献上上述歌曲中所提示的,人类中最圣洁,最纯真,最美的一位――玛利亚――之外,还有什么可送上,以表达心意?
礼物并非一定是「物」,诗歌中的牧童送上的是他们的惊讶。
圣诞节的另一普遍传统是搭建马槽。这传统源自十三世纪圣方济,搭建马槽成了基督徒庆祝圣诞节的一个温馨活动。在欧洲不少传统的马槽布置中,除了基本人物:耶稣圣婴、玛利亚、若瑟、牧童、贤士之外,很多时会见到这样一个奇怪的人物:年纪不大,衣着普通,两手空空,或单独站在马槽前,或混在牧童中,或目瞪口呆,凝视圣婴,或高举双手,作欢欣状。我们不知道他从何而来,他是谁、他的职业,也不知道他「送上」什么,他只是在欣赏,在参与,只让自己被触动,被卷入,只是惊讶无言,喜极忘形。这个人物有个名字,叫「惊叹者」。
联想起一个小故事:据说耶稣诞生时,天使给牧童报喜,并邀请他们前往白冷朝拜这位降生成人的救世主,牧童们被告知后万分喜乐,各自找出一些礼物,一些自制的产品,甚或一只小羊,兴高采烈地出发,到白冷朝拜圣婴。只有一位小牧童,瑟缩在一角,不想同行,因为他十分贫穷,在家里到处找却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,不好意思空手前去,就不如不去。最后在其他牧童的热心怂恿之下,他羞涩地跟着大队前往。到了耶稣诞生的地方时,大家都高兴、感动,一一送上自己带来的礼物,只有这位贫穷的小牧童,尴尬羞涩地站在一旁。玛利亚和若瑟忙于接受礼物,应接不暇,玛利亚看见那位小牧童,就对他说:「请来帮我抱一会圣婴。」小牧童受宠若惊,他空空的双手抱住天地的主宰,他无物可「送」,却白白地「接」。他的穷,他的空,他的一无是处,一无所有,却吸引了玛利亚的青睐,及天主的特宠。
今天是圣诞节,衷心祝愿大家得享主的喜乐及平安。愿我们送给耶稣的礼物中不缺少那份他喜爱的惊讶、赞叹。愿我们的贫乏、空虚也能中悦于他。
请众同祷
全能的天主,你的圣言降生成人,使我们沐浴在他的新光之中;求你使这照耀我们内心的信仰,反映于我们的言行和生活。因你的圣子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,他和你及圣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亚孟。
上主不注重我們獻上什麼禮品,我們空著雙手,歡欣地迎接基督的到來,擁抱著祂,與及祂賜給我們的這份恩寵。
父懷獨生子,奴形降世間。
從此真光耀,熙雍盡歡顏。
願我也能成為「驚歎者」
欣賞聖嬰小耶穌在馬槽中安睡
瑪利亞在右邊,若瑟在左邊
牧羊人抱住一隻綿羊,後面還有
東方賢士朝拜聖嬰。
有天上一大群天使在空中飛翔
唱起歌頌讚揚天主愛世人在主內
有平安和喜樂
天主是愛沒有愛的地方找不到天主
沐浴真光中
何其恩寵隆
祈以愛還愛
見證救贖功